當(dāng)前位置:首頁 >

范縣名家

大孝子----閔子

來源:轉(zhuǎn)載 作者:歷史故事 發(fā)布時間:2007年03月19日 點擊數(shù): 次 [添加收藏]

大孝子 閔子的故事

根據(jù)史書記載,閔子(公元前536~前487)名損,字子騫,春秋末期魯國(現(xiàn)魚臺縣大閔村)人。孔子首批弟子,德與顏淵齊名——《史記卷六十七·仲尼弟子列傳》中記載:“皆異能之士也。德行:顏淵,閔子騫。”同時,作為孔子最優(yōu)秀的學(xué)生之一,他對儒家文化的形成和發(fā)展,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,因此被列為圣門十二哲之首,明朝編撰的《二十四孝圖》里,就把閔子騫排在第三位,成為中華民族優(yōu)秀文化傳統(tǒng)的杰出代表。

體現(xiàn)閔子騫孝心的就是大家熟知的“鞭打蘆花”的故事,這個故事由來已久,宋(元)《說苑》里就收入了《閔子騫單衣記》。這個故事是說閔子騫十歲喪母,其父閔世恭再娶,但繼母李秀英對他虐待,給自己兩個兒子做的棉衣里裝的是棉花,給閔子騫做的棉衣里裝的是蘆花。冬天外出駕車時其父發(fā)現(xiàn)了這件事,很生氣,決定休了李秀英。但閔子騫以德報怨,盡力勸說,雙膝跪地以情動父:“母在,一子單,母去,三子寒。留下高堂母,全家得團圓……。”繼母深受感動,遂對三個兒子一般看待。這個故事很感人,人有做詩稱贊:“閔氏有賢郎,何曾怨后娘;車前留母在,三子免風(fēng)霜?!背酥猓€有一個類似的記載,只是情節(jié)略有不同:李氏有了親生兒子以后,為讓他獨占家產(chǎn),就設(shè)計讓趙財主招閔子騫為婿。先是勸婚,繼而督婚,甚至逼婚。這件事令其父惱怒不已,遂要休了她,接下來的就和上邊的故事大同小異了。孔子聽說了以后,對閔子騫極力贊賞,他說:“孝哉!閔子騫,人不間于其父母昆弟之間”(朱熹《論語集注》)。

當(dāng)時孔子正在廣收門徒,所以一家人和好以后,閔子騫就投師孔門。但當(dāng)時家貧交不起充學(xué)費的束修(干肉條),他就為老師奉上一缸精心釀制的佳釀。同學(xué)中有人嗤笑說:“曹溪之水,怎能抵得上束修?”孔子聞言,講學(xué)時故意說道:“閔子騫千里求學(xué),精神可嘉,雖是曹溪一滴,遠勝束修百條?!遍h子騫求學(xué)后,讀書刻苦,為人沉穩(wěn)持重,崇尚節(jié)儉。魯國要擴建新庫房,征取他的意見時,他批評說:“原來的庫房就很好,為什么再勞民傷財去改造?”孔子贊成他的意見,評價他說:“夫人不言,言必有中?!?SPAN lang=EN-US>

閔子騫重視道德修養(yǎng),淡漠仕途名利。季桓子想聘請他當(dāng)費邑宰,管理費地。開始時他不同意,因為他認為季氏是通過篡奪才當(dāng)上國君的,如果做了他的官,就違背了忠信,所以就推辭說:“善為我辭焉。如有復(fù)我者,則吾必在汶上矣?!保ò抵竿断螨R國)后來經(jīng)孔子勸說,還是任了費宰,并把家遷到東蒙之陽(即現(xiàn)在閔家寨)。他治費很有成績,但看不慣季氏行為,最后毅然辭職,又隨孔子去列國游學(xué),病卒于長清縣內(nèi)。

閔子騫葬于何地尚無確址,根據(jù)《濟南時報》報道,濟南的這個閔子騫墓也僅是衣冠冢,同時蕭縣(江蘇)和范縣(河南)以及宿州(安徽)也有閔子騫墓(祠)。其中宿州市曹村鎮(zhèn)的閔子騫祠,還是宿州市重點名勝古跡,也是安徽省的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,游人很多。雖然閔子騫葬于何處尚無定論,但閔子騫的兒子閔沃盈葬在閔家寨卻是人所共知。因此,閔家寨閔子祠成為海內(nèi)閔氏續(xù)譜處和祭祀處,正陽門上懸乾隆皇帝手書“篤圣祠”三個金光大字,今尚有遺址。

在中國占統(tǒng)治地位儒家思想核心就是忠孝仁愛,因此歷代統(tǒng)治者都宣揚閔子騫孝悌忠義,對他多有嘉獎追封:唐開元二十七年(739年)玄宗封閔子為“費侯”,北宋大中祥符元年(1008年)封瑯琊公,北宋神宗熙寧七年(1074年)在墓前建祠堂。南宋度宗咸淳三年(1267年)又稱費公。經(jīng)過歷代皇帝賜匾封公和文人墨客賦詩題記,閔子騫的懿行美德更是千古流傳——其實閔子騫真正葬在哪里并不重要,人們只要學(xué)習(xí)他美好的德行就行了。

閔子騫(前536--487),名損,字子騫,春秋時期魯國人,春秋末期魯國(現(xiàn)魚臺縣大閔村)人,孔子高徒,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回并稱,為七十二賢人之一。他為人所稱道,主要是他的孝,作為二十四孝子之一,孔子稱贊說:孝哉,閔子騫!人不間于其父母昆弟之言。。明朝編撰的《二十四孝圖》,閔子騫排在第三,是中華民族文化史上的先賢人物。
據(jù)《史記.仲尼弟子列傳》載:子騫少時為后母虐待,冬天,后母以蘆花衣?lián)p,以棉絮已所生二子。子騫寒冷不禁,父不知情,反斥之為惰,笞之,見衣綻處蘆花飛出,復(fù)查后母之子皆厚絮,愧忿之極,欲出后母。子騫跪求曰:“母在一子寒,母去三子單。其父這才饒恕了后妻。從此以后,繼母對待子騫如同己子,全家和睦。后人把這一故事稱為單衣順親鞭打蘆花。有詩贊曰: 閔氏有賢郎,何曾怨后娘; 車前留母在,三子免風(fēng)霜。
閔子騫崇尚節(jié)儉,魯國要擴建新庫房,爭取他的意見時,他批評說:原來的庫房就很好,為什么再勞民傷財去改造?孔子贊成他的意見,贊揚說:這個人平時不亂說,講出話來就非常正確。
  季桓子想聘請他當(dāng)費邑宰,管理費地。開始時閔子騫不同意,對來人說:好好給我辭去這個職務(wù),如果再來,我就離開此地到汶上去(暗指離魯奔齊)。可是后來經(jīng)孔子勸說,還是任了費宰,并把家遷到東蒙之陽,村名閔子莊(今閔家寨)。他治理費地很有成績,但看不慣季氏行為,最后毅然辭職。由此可以看出閔子騫剛正不阿的品格。

  閔子騫曾隨孔子去列國游學(xué),病卒于長清縣內(nèi)。閔子騫葬于何地尚無確址,但他兒子閔沃盈葬在閔家寨卻是人所共知。因此,閔家寨閔子祠成為海內(nèi)閔氏續(xù)譜處和祭祀處。其面積約有二十余畝,曾十一次重修,有碑碣百余通。正陽門三間,上懸乾隆皇帝手書篤圣祠三個金光大字,今尚有遺址。
  濟南也有閔子騫的紀念祠堂,坐落于百花公園西側(cè)。推開兩扇虛掩的木板門,向南而行,就可看見一個高約兩米的墳堆。在墳堆四周,立有數(shù)十尊石羊、石馬、石獅、石龜、石佛、銅佛。此處還立著刻有首批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石碑。據(jù)說,文革前(60年代)閔子騫墓規(guī)模還很大,當(dāng)時墓區(qū)南北長約300米,東西寬200米。墓堆封土直徑七八米,高十幾米,周圍還有合抱粗的古樹30余棵,歷代碑刻10余尊。文革時整個墓區(qū)遭到嚴重破壞,祠堂被拆掉,碑刻被毀,古樹被砍,僅剩兩棵,封土被挖去燒磚瓦,空閑處還建了雞舍。文革后,不少市民多次呼吁,有關(guān)部門也做了努力,但至今未能修復(fù)。據(jù)濟南市文化局文物處的同志介紹,文物部門目前已著手研究方案,準(zhǔn)備讓沉寂多年的閔子騫墓重見光明